神经内科
发布日期:2019/5/31 浏览次数:37418
神经内科(一)
科室概况:
神经内科(一)是专业的脑血管病防治中心,中国卒中学会协作单位、红手环志愿者团队,聊城市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参与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卒中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技术规范》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的“疏血通注射液用于预防进修栓塞性卒中复发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科室目前开放床位42张, 医护人员24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拥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心理治疗师、康复医师及康复技师共同组成的卒中单元。全部医师先后于天坛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朝阳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等上级医院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提升了科室的整体治疗能力。
专科特色:
神经内科(一)专业诊治各种脑血管病(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尤其是卒中单元的成立对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治疗,开展了急性脑梗死的超早期静脉溶栓急诊绿色通道,近年来静脉溶栓病人效果显著。对癫痫、各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周围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各种类型的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帕金森氏病、各种痴呆(AD、VD等)、格林-巴利综合症(AIDP)等神经内科疾病也有较高造诣。
其中科室主任刘培茹在天坛医院神经心理、睡眠医学科进修学习,对各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失眠等心理、精神疾病有较深的造诣。科室副主任姜春蕾对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规范治疗,睡眠监测及失眠的规范诊治有很深入的研究。
科室目前拥有多种先进检查及治疗仪器,如3.5T核磁共振、128排螺旋CT、经颅彩色多普勒、肌电图、多导睡眠脑电监测仪、经颅磁刺激、经颅微电流刺激、中频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心理测评软件、智力测评软件等,能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128排螺旋CT、MRA完成脑血管评估检查,各种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诊断及风险评估,进行心理测验及治疗,近年来一直担负着东昌府区智力测评及鉴定工作。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就是在脑梗死发生后3-4.5小时内,静脉给予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从而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及早重建血液循环,抢救半暗带脑组织,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的一种治疗方法。静脉溶栓药物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最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TCD是一种无创的超声检查技术,可以对脑血流动力学实时监测。具有方便、实用、敏感、准确、价廉、便于随诊等特点,而且是能提供实时血流动力学资料的检查技术。目前已成为国家卫健委认定的缺血性脑卒中首选和必选的筛查手段之一,成为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发病机制、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不可或缺的手段。
目前,神经内科(一)正开展TCD发泡试验,该项检查对于偏头痛、不明原因脑梗死的病因发现有重要意义,为心源性脑卒中、偏头痛患者提供了明确的病因诊断,从而为医生实施更个体、更有效的诊疗提供了依据。
心理测评是使用专门的检查量表,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肌电图是用肌电图仪记录下来的肌肉生物电图形,通过测量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该技术被公认为是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延伸,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客观检查手段。该项目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确切、详细和客观的诊断依据。
利用专业设备在夜间连续对患者脑电(分析睡眠结构)、眼电、下颌肌电、口鼻气流、呼吸动度、心电、血氧、鼾声、肢动、体位等多个参数的监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呼吸暂停、暂停的次数、暂停的时间、是什么类型的呼吸暂停、发生呼吸暂停时最低动脉血氧值等情况,综合评估睡眠质量。
帕金森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兼顾康复心理干预,选择不同作用途径的药物有效改善和缓解帕金森病的各种症状。如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药物治疗出现运动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可以选择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来改善症状。帕金森病是可治疗的疾病,坚持规范诊疗、规律用药、定期随诊,争取最大程度的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老人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个过渡状态,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被认为是减少老年痴呆的最重要的一个预防手段。神经内科(一)使用专业的诊断量表,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方便、费用低廉。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优于药物治疗,可分为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是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针对失眠的认知和行为治疗,即将就诊者不正确的认知引导为正确的认知,将就诊者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引导为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完善整个精神活动。
咨询电话:0635-8222135、头晕、睡眠障碍、帕金森氏病、各种痴呆(AD、VD等)、格林-巴利综合症(AIDP)等神经内科疾病也有较高造诣。
其中科室主任刘培茹在天坛医院神经心理、睡眠医学科进修学习,对各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失眠等心理、精神疾病有较深的造诣。科室副主任姜春蕾对帕金森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规范治疗,睡眠监测及失眠的规范诊治有很深入的研究。
科室目前拥有多种先进检查及治疗仪器,如3.5T核磁共振、128排螺旋CT、经颅彩色多普勒、肌电图、多导睡眠脑电监测仪、经颅磁刺激、经颅微电流刺激、中频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心理测评软件、智力测评软件等,能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128排螺旋CT、MRA完成脑血管评估检查,各种神经内科疾病的康复治疗,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诊断及风险评估,进行心理测验及治疗,近年来一直担负着东昌府区智力测评及鉴定工作。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就是在脑梗死发生后3-4.5小时内,静脉给予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从而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及早重建血液循环,抢救半暗带脑组织,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的一种治疗方法。静脉溶栓药物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最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
TCD是一种无创的超声检查技术,可以对脑血流动力学实时监测。具有方便、实用、敏感、准确、价廉、便于随诊等特点,而且是能提供实时血流动力学资料的检查技术。目前已成为国家卫健委认定的缺血性脑卒中首选和必选的筛查手段之一,成为研究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发病机制、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不可或缺的手段。
目前,神经内科(一)正开展TCD发泡试验,该项检查对于偏头痛、不明原因脑梗死的病因发现有重要意义,为心源性脑卒中、偏头痛患者提供了明确的病因诊断,从而为医生实施更个体、更有效的诊疗提供了依据。
心理测评是使用专门的检查量表,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肌电图是用肌电图仪记录下来的肌肉生物电图形,通过测量来确定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该技术被公认为是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延伸,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的客观检查手段。该项目检查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加确切、详细和客观的诊断依据。
利用专业设备在夜间连续对患者脑电(分析睡眠结构)、眼电、下颌肌电、口鼻气流、呼吸动度、心电、血氧、鼾声、肢动、体位等多个参数的监测进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呼吸暂停、暂停的次数、暂停的时间、是什么类型的呼吸暂停、发生呼吸暂停时最低动脉血氧值等情况,综合评估睡眠质量。
帕金森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兼顾康复心理干预,选择不同作用途径的药物有效改善和缓解帕金森病的各种症状。如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药物治疗出现运动并发症,部分患者还可以选择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来改善症状。帕金森病是可治疗的疾病,坚持规范诊疗、规律用药、定期随诊,争取最大程度的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轻度认知障碍是介于正常老人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个过渡状态,对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被认为是减少老年痴呆的最重要的一个预防手段。神经内科(一)使用专业的诊断量表,检测患者的认知功能状态,检查方便、费用低廉。
失眠认知行为治疗优于药物治疗,可分为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是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内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针对失眠的认知和行为治疗,即将就诊者不正确的认知引导为正确的认知,将就诊者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引导为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完善整个精神活动。
咨询电话:0635-8222135
神经内科(二)
科室概况:
神经内科(二)现有医护人员21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9人,硕士研究生3人。
专科特色:
神经内科(二)针对脑血管病、癫痫、帕金森病、颅内炎症、痴呆、吞咽障碍、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各类头晕眩晕、头痛等均有丰富救治经验。
医院引进G-Force眩晕诊疗系统,能够诊断鉴别各类平衡紊乱疾病以及眩晕症,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其单次治愈率即可达到95%以上,还可用于辅助诊断美尼尔氏综合症、前庭性偏头痛、听神经瘤等各类周围或中枢性前庭疾病以及晕车的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石症
根据耳石脱落在不同的位置,经过手法复位有效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医生通过检查做出正确的判断,选用正确的手法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消除头晕症状。一次复位治疗治愈率达到95%以上。
神经介入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通过选择性造影、栓塞、扩张成形、机械清除、药物递送等具体方法,对累及人体神经系统血管的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达到栓塞、溶解、扩张、成形和抗肿瘤等治疗的目的。神经介入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既可以独立解决许多脑血管疾病,又可以和传统的开放手术(复合手术)、放射治疗等巧妙结合,使原来无法或难以治疗的疾病得到满意疗效。
该技术不将鼻饲管留置,仅在需要补充营养时,将导管经口插入食管下段,进食结束后即拔出。它既是一种进食代偿手段,也是一种治疗吞咽障碍的技术。此项技术无创舒适,方便经济,符合生理进食规律,避免了经口进食出现的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等情况,增加了患者舒适度,维护了患者的外在形象与尊严,容易被家属接受,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就是在脑梗死发生后3-4.5小时内,静脉给予溶栓药物使血栓溶解,从而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及早重建血液循环,抢救半暗带脑组织,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的一种治疗方法。静脉溶栓药物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目前最为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之一。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药物把堵住脑血管的血栓溶解掉,使血管恢复通血,从而拯救未死亡的脑细胞。
咨询电话:0635-8222812
神经内科(三)
科室概况:
神经内科三病区是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重点科室,是聊城市人民医院第四批整建制科室,隶属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该科室为山东省医药卫生特色专科,山东省临床重点学科,卫生部脑卒中防治与筛查基地,高级卒中中心,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全国老年神经疾病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是山东大学及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训基地,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专业特长:
目前,神经内科三病区有医护人员1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8人,开放床位32张。在郭存举主任医师(主任)、刘红副主任医师(主管)、薛桂华副主任护师(护士长)的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成立了以脑血管病为基础,并设有帕金森及运动障碍性疾病、癫痫、神经肌病、神经免疫及感染性疾病、神经重症、神经心理、眩晕等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亚专业学科。
咨询电话:0635-8226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