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官方网站!

我院成功开展一例高难度ESD手术

发布日期  :  2020/7/14

6月24日,聊城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卢燕在东昌府院区成功完成了一例胃角的粘膜下隆起型病变ESD手术。粘膜下病变的剥除不像早癌的切除那样有明确的切除层次,它的剥除过程往往会有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手术中很容易出现出血、穿孔等较严重并发症,加上胃角位置的特殊性,很大程度上更加增加了手术的难度系数,该类手术属于胃内病变技术要求度最高的内镜下四级手术之一,这例手术的顺利完成实现了东昌府院区该类别四级手术零突破,标志着东昌府院区消化内科团队对复杂手术的内镜下处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于大爷今年60岁,在胃镜检查中发现胃角有一处直径约1.2cm半球形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因病变位于粘膜下层,活检不能取到病变组织故而也无法通过胃镜检查获取精确的诊断。胃粘膜下病变的常见病因多为间质瘤、平滑肌瘤、神经内分泌肿瘤、脂肪瘤等,一般直径大于1.0cm即有内镜下手术切除指征。


卢燕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内镜手术

想要彻底治愈于大爷的病,需要实施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虽然科室已有过胃早癌粘膜剥离手术经验,但胃角病变位置特殊,大大增加了镜下手术难度和术中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这就要求手术操作医师必须有精准的控镜能力、精确的判断力及迅速的反应能力,需要手术医师具有极其丰富的内镜手术经验,对技术水平绝对是巨大的考验。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6月24日下午,卢燕副主任医师在东昌府院区内镜中心对于大爷实施了胃角的粘膜下隆起ESD术。整个手术仅用30分钟,快速完成了胃镜精查、标记、注射、剥离、回收固定标本,成功剥离出一个直径约1.2cm的淡黄色病变,手术整个过程没有出现活动性出血及穿孔,创面光滑平整,没有丝毫的肌层损伤,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于大爷也未出现任何并发症,身体恢复良好。





据了解,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近年来消化内镜下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病灶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以达到将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也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粘膜下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该手术相对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具有侵袭小、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经济等特点。主要适用于消化道早癌、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