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官方网站!

温暖的爱,献给患儿——走进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儿科

发布日期  :  2024/6/3

  “妈妈,我觉得这里的阿姨扎针一点也不疼,我都不害怕来医院看病了。”5月19日,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儿童日间输液中心,7岁的依依因为支原体肺炎在这里输液,扎完针的她跟妈妈分享起自己的感受。

  能让患儿主动点赞,东昌府院区儿科医护人员有什么看家本领?上世纪80年代,东昌府院区儿科成立后,医护人员秉持“做有温度的儿科医生”理念,不断精进技术、优化服务,收获了一批又一批忠实粉丝。源于内心的信任,许多小患者长大成了爸爸妈妈,还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这里就诊。“当听到家长说,孩子的爸爸小时候就是老找你看病,有孙子了还得找你看,我们放心;上次用药后孩子好多了……,听到这样的话,作为医生,我心里那种成就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科室主任张丽丽说。

独具慧眼,细节之中明病因

  年幼的儿童很难清楚表达病情,儿科因此被称为“哑科”。不过,在张丽丽看来,只要明确了病情、用对了药物,孩子好转之后,脸上轻松的表情是最不会骗人的。而找到真正的病因,就需要医生在拥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还要擅于捕捉孩子就诊时的每一个细节。

  今年3月,8岁的女孩棠棠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到张丽丽的诊室。“当时女孩表情呆呆的,完全没有同龄人的活泼。”张丽丽说。当她想要详细去了解孩子最近的一些变化时,爸爸却说自己常年在外务工,不太熟悉孩子日常生活,平时都是奶奶照看。张丽丽决定与棠棠奶奶通话了解孩子情况,与此同时,她在脑海中把所有可能导致棠棠现状的疾病想了一遍,她问了奶奶很多问题,当问到棠棠奶奶“孩子平时喝水多吗?”棠棠奶奶回答“不太爱吃饭,但是喝水很多”。这个回答引起了张丽丽的警觉,于是她给孩子安排了检查,结果提示尿糖3+、末梢血糖测不出,血气分析检查提示女孩的血糖值已达38mmol/L,远高于正常值,足以确诊儿童糖尿病。幸运的是女孩就诊及时,因为很多I型糖尿病的患儿就诊时,已经因为血糖过高发展至酮症酸中毒的昏迷状态。


  “孩子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是提示不同疾病的线索。”张丽丽说。就单说肚子疼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疾病,引发的原因就有很多种。曾经有一名2岁儿童因呕吐腹泻就诊,张丽丽触诊发现孩子的肚子有些“硬”,怀疑是肠套叠,但是孩子却没有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哭闹、腹痛,腹部超声检查明确孩子确实是肠套叠,及时的处理让孩子避免了严重肠套叠可能带来的痛苦。还有一次,一名1岁多的孩子因哭闹就诊,张丽丽仔细查看孩子腹部情况,并脱下孩子的纸尿裤,发现孩子腹股沟处有一包块,她怀疑是嵌顿性腹股沟斜疝,随后的超声检查结果证实了她的判断。

一双巧手,呵护初生的幼苗

  儿科面对的患儿中,有一些是刚刚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儿,这些患儿的血管极细,有的不比头发丝粗多少,有的患儿一生下来就要接受抢救。在日复一日的操作中,医护人员练就了一双巧手,磨出了团队的默契。

  “我还记得我们和产科一起抢救三胞胎时的紧张场景,他们现在应该都上幼儿园了。”2016年的一天,张丽丽接到产科电话,一名32周孕妇因为产前子痫、三胞胎宫内窘迫需要立即剖宫产,张丽丽和同事于静等一起冲向手术室。三胞胎有一名低出生体重儿、两名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呈现呼吸表浅、全身发青的状态,医生们立即开展新生儿窒息抢救,保暖、清理呼吸道、使用复苏气囊辅助呼吸,并带他们回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在这里,医护人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陪三胞胎闯过了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从只能吃1毫升奶到能吃40毫升奶,医护人员付出了很多心血,有时为了让三胞胎多喝一口奶,医护人员就要多站半小时。好在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三胞胎都健康出院,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


  三胞胎8个月时,父母带着他们回医院探望儿科医生,张丽丽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给三胞胎的一封信”。她和同事早就把这些小患者当成了亲人,不断提升救治能力,呵护他们的健康。


  目前,科室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气管插管术,开展各种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胃肠道外全静脉营养、桡动脉及PICC置管术、脐动静脉置管术、机械辅助排痰、腰穿及骨穿等。针对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多的情况,科室呼吸专业下设专业病房、标准化雾化吸入治疗室、儿童支气管镜诊疗、婴幼儿肺功能室等亚单位,开展了儿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

以心换心,关爱尽在点滴间

  一个科室能收获家长的信任,绝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功。东昌府院区儿科40余名医护人员,都像张丽丽一样,把患儿当成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为患儿健康着想。一颗颗真心,既体现在面临抢救任务时的团结一心,更体现在平时与患儿相处的点点滴滴。

  有时,关心则乱的家长希望医生给孩子安排不必要的药物以尽快康复,这时医生们会耐心地和家长解释病情,告知家长何时会迎来疾病的拐点。科室医护人员十分细心,查房时会主动拉过患儿的手、摸摸患儿的额头,跟孩子交谈几句,这样既能了解患儿的精神状态,也能尽快发现病情变化。需要给孩子听诊时,医师姜丽会先将听诊器在手中焐热,再贴到患儿身上,就是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小动作,体现出的确实儿科医护人员对患儿发自内心的关爱。


  儿科疾病有很强的季节性,一般是秋冬季节病人多,有时危重病人也多,加班加点不仅是医生的常态,更是护士的家常便饭,不知多少次儿科刘梅鼎护士长在深夜凌晨被找来扎针,参加抢救,面对这些,她和她的护理团队从无怨言。对于去年11月,为解决“儿童输液难”的问题,儿科在病房楼七楼成立儿童日间输液中心,一患一病间(不收取单间费),为患儿提供一个温馨安静的就医环境,配备操作熟练技术过硬的专业护士还有高年资儿科医生值班和巡诊,随时解决出现的任何突发情况。五一期间,老院区的儿科日间输液中心有一两名患者需要输液,护士长荚艳丽主动放弃了休假,把休息的机会让给年轻医护人员。

  长期以来,儿科医护人员始终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一直通过学习提升技能,狠抓医疗质量,以实现“闲时练兵 忙时用兵”。最近,科室入选2024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县域)名单,这是对科室实力的认可,也为科室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我们将拿出我们的全部努力,不断提升我们的实力,为小朋友的健康保驾护航!”科主任张丽丽掷地有声的话语里,充满了信心。